在刚刚落幕的开云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选手吸引了开云体育官网全场目光,年仅13岁的姜鑫瑞以黑马之姿连克多名种子选手,最终摘得银牌,创造了个人最佳战绩,赛后,这位戴着护面、眼神坚定的少年道出了自己的心得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
从羞涩少年到自信剑客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四年前,当时9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体验课上第一次拿起佩剑,便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第一次看击剑比赛视频,我就被选手们优雅又充满爆发力的动作吸引住了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我告诉妈妈,我想学这个。”
初入击剑馆时,姜鑫瑞是个内向甚至有些羞涩的男孩,教练李俊峰回忆:“他刚开始训练时都不敢大声喊叫,进攻时缺乏气势,甚至比赛得分后都羞于庆祝。”这种性格在激烈的击剑运动中显然需要改变。
经过系统训练,姜鑫瑞逐渐在比赛中找到了自信。“每场比赛都是一次成长,无论输赢,我都能从中学到东西。”姜鑫瑞说,他的书桌上贴着一句自己写的话:“每一次出剑都要果断,每一次防守都要坚定。”这种心态也逐渐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,从前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他,如今已经能够自信地参加学校辩论赛。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
当被问及比赛中最深刻的体会时,姜鑫瑞毫不犹豫地说:“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这句话是李教练经常告诫队员的,如今已成为姜鑫瑞的座右铭。
在本次锦标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冠军、上海队的刘子皓,比赛一度陷入胶着,双方比分交替上升,在关键分的争夺中,姜鑫瑞在一次进攻后被对手反击得分,裁判判定他得分无效,面对这一争议判罚,他没有争辩,而是平静地回到准备线,调整呼吸,最终以15-13险胜对手。
“击剑是项个人运动,站在剑道上,所有决定都要自己做出,所有结果都要自己承担,”姜鑫瑞解释道,“教练只能在台下指导,队友只能在场边加油,真正比赛时,只能靠自己判断、决策和执行。”
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正是姜鑫瑞父母支持他练习击剑的初衷,姜爸爸表示:“我们不在乎他拿多少奖牌,更重要的是看到他通过击剑变得成熟、自信和有责任感。”
技术与心态的双重磨练
击剑运动不仅需要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,更考验心理素质,佩剑项目以速度快、攻防转换迅速著称,选手需要在百分之几秒内做出决策。
李教练介绍了姜鑫瑞的训练日常:“每周6次训练,每次3小时,包括体能、技术、战术和心理多个方面,我们特别注重模拟比赛场景,培养他在压力下的决策能力。”
心理训练是重要一环,姜鑫瑞会通过冥想、视觉化训练等方式提高专注力。“我经常在脑海中模拟比赛场景,想象各种情况下的应对策略,”他说,“这样真正比赛时就不会慌乱。”
这种训练在本次锦标赛中得到充分体现,在四分之一决赛中,姜鑫瑞一度以7-10落后,但他没有急躁,而是通过调整战术,连续得分,最终实现逆转。“落后时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,一分一分追,相信自己的训练成果。”
学业与击剑的平衡
作为一名初中生,姜鑫瑞还需要平衡击剑训练与学业关系,这并不容易,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法。
“时间管理是关键,”姜鑫瑞说,“训练之余,我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,比如在去比赛的路上听英语,训练间隙背单词。”他的同学们也很支持他的击剑事业,经常帮他补上错过的课程。
令人惊讶的是,击剑训练反而促进了他的学业。“击剑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毅力,这些能力同样适用于学习。”姜鑫瑞的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,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科目,他认为这与击剑训练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。
未来的梦想
谈到未来,姜鑫瑞目光坚定:“我的梦想是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为国争光。”但他也清楚,这条路还很长,需要一步步走下去。
他将备战全国青少年击剑系列赛和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,李教练表示:“姜鑫瑞有很大的潜力,但他还需要更多大赛经验,特别是国际比赛经验,他的技术正在逐步完善,更重要的是,他正在形成自己的比赛风格和心态。”
对于同样怀揣击剑梦想的青少年,姜鑫瑞建议:“不要害怕失败,每次比赛都是学习的机会,相信自己,坚持训练,每个人都能在击剑中找到自己的价值。”
全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王志勇观赛后评价:“姜鑫瑞代表了中国击剑新生代的力量,他们不仅技术扎实,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,这是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所在。”
随着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的临近,中国击剑正在积极培养新生力量,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在通过各种比赛积累经验,提升实力,他们或许不久后就将成为中国击剑的中流砥柱。
离开赛场的姜鑫瑞又变回那个温和有礼的少年,但眼中多了一份坚毅和自信,击剑不仅给了他奖牌和荣誉,更赋予了他面对挑战的勇气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正如他所说: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比赛,更是如何面对生活。”